择由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面对留学生活
刚去美国的第一个学期期末,因为还不适应美国的生活,加上考试压力,我处于崩溃的边缘。在寒假前的最后一节经济学课上,当我从教授那得知这门课的成绩是B时,只觉得天昏地暗、泪如泉涌,一个学期全力以赴却拿不到A。教授非常担心我的状态,直接报了警。
警车和救护车一起来到,警车大叔给我戴上手铐强制送我到市立医院。当他得知教授报警的原因后,惊讶地和我说,「嘿,你知道吗,要是我儿子考试得了B,我会给他买蛋糕庆祝。」到了医院,警察叔叔们把我送到候诊室,解开了手铐,和我说,「上帝保佑你。」
医院没收了我所有的随身物品,我百无聊赖地蜷缩在候诊室的椅子上,开始了漫长的等待。期间我看到各色各样的人穿梭在这拥挤的候诊室里,有人不停地啃咬自己的手指甲,有人呆滞地盯着我很久很久,还有人怒吼着「这个世界要完蛋了。」整整十个小时过去了,到了凌晨五点钟才轮到我见医生。
一走进去,四五个医生围着我问了好几个问题,最后神色凝重地告诉我,「你有抑郁症,并且有自杀和自毁倾向。你的学校非常担心你,你必须住院几天接受治疗。」于是,忍受了一晚上可怕的尖叫、怒吼、以及奇形怪状的人之后,我被绑在急救车上送去另一家医院。
以上的故事不是小说或电影情节,而是我们一个去美国读书的学生的真实经历。
当我们的孩子历经千辛万苦,一路准备托福、SAT等标化考试,参加有质量的活动并努力做出成绩,精心撰写修改文书,终于拿到录取到了美国后,一切都如意么?为什么有些学生即使起点不高,却能在美国大学如鱼得水适应的很好,而另一些学生却波折重重?
关键在于他们的心态,是积极乐观还是悲观消沉。
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·塞利格曼Martin E.P. Seligman 认为,悲观的人常常认为造成挫折或失败的原因是永久的、普遍的,而且全是自己的错。相反,乐观的人具有坚韧性,他们把自己所面临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、暂时的,是别人行为的结果。
乐观者遇到挫折后很快会重新振作起来,而成功时会继续努力,最终成为人生赢家。悲观者碰到挫折就会垮掉,很难东山再起,即使获得成功也不能乘胜追击,最终留有遗憾。在《真实的幸福(Authentic Happiness)》这本书里,马丁·塞利格曼认为「积极情绪扩展了我们的心智视野,增加了我们的包容性和创造力;积极情绪使我们更健康、更长寿;积极情绪使我们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。」在《活出最乐观的自己(Learned Optimism)》这本书里,马丁·塞利格曼继续解释了为什么乐观的人生更精彩。比如,学业优良和乐观、不被挫折击败有密切的关系,因此乐观的孩子成绩会更好。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,其根本的问题就是悲观。当孩子认为他无能为力时,他就不再尝试,他的成绩也会跟着退步。此外,马丁·塞利格曼提出乐观帮助孩子在体育竞技中获得冠军,乐观的人身体会更健康,乐观的领袖得民心,以及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。快乐与否,个人能够改变的往往比不能够改变的要多。
马丁·塞利格曼将快乐分为愉悦(PLEASURE)及满足感(GRATIFICATION)。愉悦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,纯粹是感官上的满足,不需要思考。而满足感则是完成一件喜欢做的事的感觉,这种满意会使我们沉浸在里面。比起愉悦,快感能持续较久。
愉悦是生理上的满足,而满意则是心理上的成长。
如何才能得到满足感?
马丁·塞利格曼从研究中发现,发挥自己的长处及美德,是获得满足感的最好途径。
因此,我们需要做具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;要集中注意力;要有明确的目标;要能得到即时的反馈;要深深的投入到所做的事中;要有能够掌控的感觉;忘我,感觉时间就此停滞。
亚里士多德在2500年前就问过真正正确的问题:「什么是幸福的生活?」
马丁·塞利格曼的回答是,找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。他总结了了24个优势:
智慧与知识:好奇心、热爱学习、判断力、创造性、社会智慧、洞察力
勇气:勇敢、毅力、正直
仁爱:仁慈、爱
正义:公民精神、公平、领导力
节制:自我控制、谨慎、谦虚
精神卓越:美感、感恩、希望、灵性、宽恕、幽默、热忱